“以前村里是泥地,污水排出之后到處泥濘不堪,環境非常差?,F在房前屋后都鋪設了污水管網,村里也鋪上了水泥地,生活環境得到很大改善?!奔易V州市增城區仙村鎮深涌村的葉阿姨說。
近年來,廣州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作為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切入點”和“支撐點”,切實貫徹“百千萬工程”部署,推動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朝著更高質量更高水平邁進,助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杜娟 通訊員穗水宣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駱昌威
人工濕地實現污水循環再利用
截至2023年年底,廣州市1032個行政村、7172個自然村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分別為94.8%、90.3%,處理設施出水達標率和正常運行率都在85%以上。
在農村污水處理方式上,廣州立足農村實際,不照搬城鎮模式,“一村一策”制定治污方案,堅持低成本、生態化、可持續治理原則,探索出分類治理的模式。全市7000多個自然村中,約33%的自然村納入城鎮污水處理廠,約31%的自然村通過1600多座集中式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進行處理,約36%的自然村采用污水資源化利用(或自然生態消納)模式進行治理。
在增城區朱村街聯興村茶田社,有一處“厭氧池+人工濕地”的污水處理設施,放眼望去看到的是鑲嵌在農田里的美人蕉和風車草。在這種自然生態消納的處理模式下,污水通過厭氧水解池截流大部分有機物,并在厭氧水解作用下,被分解成小分子有機物,從而為后續處理創造較為穩定的進水條件;小分子有機污染物在人工濕地內經過濾、吸附、植物吸收及生物降解等作用得以去除。
增城區朱村街聯興村茶田社的“厭氧池+人工濕地”污水處理設施,放眼望去看到的是鑲嵌在農田里的美人蕉和風車草。
有些奇怪的是,這塊人工濕地看不到水,植物之下就是砂石?!斑@是潛流濕地,水都在砂石下面”,廣州市污水治理工程管理辦公室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潛流濕地的優點是不會滋生蚊蟲,也不會發出異味,最大限度減少對周邊村民的影響?!睂嶋H上,污水并不是靠植物來處理,而是靠砂石表面生物膜上的微生物來處理,植物的根系在一定程度上能給微生物供氧,加快污染物的分解。
該負責人還透露:“經過長期的摸索實踐,我們發現風車草、再力花、蘆葦、菖蒲和美人蕉等植物能在污水中生長得較好,但人工濕地也需要定期維護、修剪,才能保障周邊環境和出水質量?!?/p>
記者也看到茶田社的這塊人工濕地旁就是農田和灌溉渠,經過處理后的污水直接排入灌溉渠,供村民澆灌農田,真正實現了循環再利用。
農村污水處理,除了管網和設施的建設外,如何管養是關鍵。為提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智慧化、信息化管理水平,市水務局開發“廣州智慧排水信息系統+農污巡檢”App,“一張圖”掌握全市農污設施狀態、巡檢履職、問題整改等流程環節,實現管理流程“全覆蓋、可追溯、可倒查”。例如,茶田社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由增城排水有限公司負責管養和維護,只要打開農污巡檢App,巡查的時間、次數和發現了什么問題、如何進行維護等一目了然。
“馬蹄之鄉”建起一體化污水處理設施
增城區仙村鎮深涌村是聞名遐邇的“馬蹄之鄉”,仙村鎮鵝桂洲島是一個四面環水的沖積島,島上環境優美,土地肥沃,一直都保持著原始水鄉的生態特色,深涌村就位于這個島上。深涌村的居民幾百年來都以種植馬蹄為主,這里所產的馬蹄以個大、甜爽而久負盛名,成為仙村的馳名品牌。
仙村鎮深涌村MBBR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經過處理的生活污水可以直接排入水塘。
作為水鄉的深涌村,與水有著深厚的淵源?,F在,走進深涌村,村頭廣場是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榕樹,民居整齊排列,水質清澈的風水塘旁邊有一個集裝箱大小的房子——MBBR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廣州市水務局下屬的污水治理工程管理辦公室有關負責人介紹:“深涌村原來的污水處理設施是一個簡單的厭氧池,2014年已經建成,后來發現這樣處理的污水不能穩定達標。加上該村處于東江流域,水質要求較高,就進行了提標改造。一體化處理設施去年11月底完工,今年2月通過了竣工驗收,出水能達到廣東省《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排放標準》的一級標準?!?/p>
“MBBR”工藝采用生物活性高分子懸浮載體固定、誘導、篩選、馴化和富集適應污水水質的特異性菌群,菌群依據降解速度和次序分級排列在懸浮載體上,實現污染物質的高效去除。實際上,這種一體化處理設施相當于這個簡易的小型污水處理廠,記者在現場看到,處理后的污水清澈無異味,排放進村里的風水塘和旁邊河涌。
完善的農村污水處理管網和設施,不僅極大地提升了村容村貌,也改善了投資環境,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有利條件?!拔覀冞@里已經建起了完善的污水收集管網,實現雨污分流,污水處理設施提標后,村里的水環境就更好了”,深涌村黨支部書記葉松光說:“現在馬蹄的品質也越來越好,來洽談的客商越來越多,鎮政府正在積極協助成立深涌村馬蹄專業種植合作社,努力讓馬蹄成為深涌村鄉村振興的特色產業?!?/p>
對話
立足各區農村實際探索不同農污治理模式
問:在農村污水處理中,廣州各區是如何因地制宜,探索出各具特色的農污治理建設和運維管理新模式?
廣州市水務局有關負責人:廣州立足農村實際,各區探索出不同模式。白云、番禺和增城針對農污項目分布散、隊伍小、成效差等問題,采用EPC建設模式,吸引技術能力強、管理水平高的單位參與工程建設;南沙采用EPC+O模式、將建設與后期運維管理打包招標,形成“以效定價,以效定支”的農污治理新模式,顯著提高了治理效果;花都突破財政資金短缺限制,發動村民開展房前屋后污水暗渠化自查改造,消除污水外露;增城采取“公司+農戶”運維管理模式,完善以工代賑配套政策,鼓勵維管單位聘請村民從事非技術性巡查養護工作,讓村民從“被管”變成“主管”,形成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一村一策”制定治污方案,位于城鎮周邊的村莊就近納入城鎮污水處理廠;距離城鎮系統較遠、人口集中的村莊就地建設集中式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常住人口稀少、居住分散的村莊或片區鼓勵采用污水資源化利用或有效管控等自然消納方式。堅持低成本、生態化、可持續治理原則,鼓勵污水達到要求后用于庭院美化、還田施肥等,最大限度節約投資運維成本,提升治理效能。在南沙、增城等地開展污水資源化試點研究,探索適用于廣州實際的農村污水資源化利用之路。
問:下一步廣州如何推動農村污水處理向更高質量更高水平邁進?有哪些具體的目標和任務?
廣州市水務局有關負責人:下一步我們將緊盯2024年底實現行政村、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率100%、設施有效運行率90%以上、村民滿意率80%以上的目標,加快推進《廣州市貫徹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高水平推動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方案》實施,到2024年底前完成732個自然村的生活污水治理任務并對711處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進行提升改造。
與此同時,拓寬融資渠道,強化治理資金保障。爭取中央、省、市涉農資金加大對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項目的支持,積極爭取申報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資金。將農村污水治理項目納入政府專項債券,并貼標發行綠色債券,充分發揮金融特別是政策性金融作用,協同財政資金推動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
(編輯: 廣州網 龍煜)